安康新聞網(wǎng)訊(通訊員 趙華斌 夏爽)8月6日正午,驕陽似火,年近七旬的劉照元老人正在白芨大棚外忙碌不停,一滴滴汗水不住的從他臉頰上滾落。他沒有停歇,而是習(xí)慣性地擼起袖子擦了一把又一把,繼續(xù)彎下腰在田地里辛勤的勞作。
劉照元,男,生于1949年7月,家住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藺河鎮(zhèn)蔣家關(guān)村二組。他原有一兒一女,女兒遠(yuǎn)嫁蘇州,兒子一直在家務(wù)農(nóng)。不幸的是,2013年兒子患上了鼻咽癌和淋巴癌,于2015年8月永遠(yuǎn)的離開了他們。期間,為了給兒子治病,劉照元夫婦不僅花光了所有積蓄,而且還向親朋好友借了24萬元的外債。
“兒子生病后,很快就花光了家里的存款,急到我徹夜難眠,寢食難安,但最終也沒有想到借錢的辦法。就在我一籌莫展的時候,親朋好友和鄰里鄉(xiāng)親知道了我兒子患重病的消息。于是,大家奔走相告,紛紛為我籌款,救助我們的兒子。”劉照元介紹說。
兒子的一場病不僅拖垮劉照元全家人,而且還讓這個本不很富裕的家庭再次債臺高筑。在處理完兒子的后事后,劉照元夫婦開始清理為兒子治病打下的一張張欠條,肖光能4500元,劉英梅8000元,羅和前10000元,畢明亮11500元,許大新20000元...... 整整24萬元。
由于劉照元老人不識字,所以很多借據(jù)都是他委托村會計幫他寫下的,沒寫借據(jù)的都深深地刻在了劉照元老人的心里,一輩子都無法忘記。兒子走了,劉照元家也陷入了因病致貧的境地。為緩解老人的壓力,村兩委會在經(jīng)群眾評議后,給他們定了貧困戶,讓劉照元夫婦生活有了保障、也有了著落。但,為了償還給兒子治病欠下的巨額債務(wù),劉照元的家里目前除了幾間土墻房和一些殘破的農(nóng)具,幾乎什么都沒有。
劉照元和今年67歲的老伴兒畢明蘭身體都不太好。劉照元左眼白內(nèi)障,完全看不清東西,嚴(yán)重的腰椎間盤突出,導(dǎo)致整個右腿時常只能靠止疼藥來緩解疼痛......而老伴兒也因常年辛作落下了一身的病痛。“再難都要把錢還清,不能辜負(fù)親戚朋友及鄉(xiāng)親對我們的信任......”劉照元說。
于是,二老不停地勞作。80元一天四處打零工;重拾漸忘的木工手藝,制作木椅100元,上山割漆一斤漆100元......就這樣,劉照元夫婦靠著自己的勤勞償還著一筆一筆的借款。
在村里,一部分人以為劉照元肯定會記不清所有的債務(wù),不可避免的總會有疏漏的地方。但他總是銘記在心,細(xì)數(shù)著每一個還款的日子。2018年5月,因劉照元家里離村委會有十里多山路,農(nóng)活又太多,去年在村互助資金協(xié)會借的5000元買白芨苗的錢沒來得及還,就在村委會納悶的時候,劉照元老人雙手捧著5000元現(xiàn)金出現(xiàn)在他們的眼前。
到2018年8月,劉照元已還清了15.5萬元的債務(wù),余款8.5萬三年內(nèi)全部還清。同時,還列了一個還款清單:種植三分白芨,喂豬7頭,割生漆幾十斤......“你們兩口子年紀(jì)都這么大了,身體又不好,要是債還不完咋辦?”曾有人這樣問過劉照元。“我還不完,還有我孫子,我早就給孫子交代好了,要是在我有生之年還不完債,就讓孫子還,一直到還完為止。”劉照元斬釘截鐵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