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記者 來慶琳 實習記者 羅偉 實習生 馬羽萌)
睿智環(huán)保建材一期項目生產現場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在建現場
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工程在建現場
每年從夏收追蹤到秋收,我市秸稈禁燒問題總會引起社會廣泛關注。怎樣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新的“出口”?
隨著近年來新技術的不斷應用,農作物秸稈在還田等簡單處理模式之外,秸稈“生物量全利用”等理念也在農業(yè)、能源、材料等領域引發(fā)了新一輪變革。當下的安康,一場由秸稈資源再利用為主導的循環(huán)產業(yè)大戲,或將在未來半年時間內,在月河川道紫陽“飛地經濟”園區(qū)拉開大幕。
為秸稈綜合利用找到新“出口”
7月流火。近日,記者一行沿316國道一路向西,前往紫陽“飛地經濟”園區(qū)內的陜西睿智環(huán)保建材有限公司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項目建設現場。只見項目在建車間內,揮汗如雨的工人和項目負責人忙個不停,大家都為早日建成這個月河川道的“環(huán)保車間”鉚足了勁兒。
公司生產技術部副總經理苗小軍向記者介紹,為保證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生產設備能夠按計劃準時安裝到位,目前他們正組織各方技術人員和工人們加班加點趕進度,力爭在今年底實現項目建成投產。
“現在你們看到的這兩個車間,地面已水泥硬化的車間是利用秸稈生產琉璃瓦的,對地基沒有太多要求;另外一個車間是生產輕質隔墻板的,我們要做基礎,對地基有要求,因為有重型設備,長、寬和高度都有要求。”苗小軍告訴記者。
原來,今年5月該公司已經和相關設備制造公司簽訂意向協議,相關設備制造公司技術人員6月前往睿智公司,給公司設計了廠房布局和機器擺放,目前睿智公司正根據圖紙對廠房進行布局,加快建設進度。兩條生產線也都是全國頂尖的環(huán)保型設備供應企業(yè)。
據了解,該項目總占地面積368畝,其中將在紫陽、漢濱、漢陰等地租賃20個秸稈收集基地共300畝場地,68畝建設加工廠區(qū)。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一期建成后,可年產8.7萬噸秸稈粉(顆粒)生產線2條,可年產1萬噸木塑復合材料生產線2條;項目投產后,可增加就業(yè)人員260人,每年可處理秸稈10萬噸、節(jié)約24000立方米木材及回收利用6000噸廢棄塑料。
項目設備的“選擇困難癥”
為保護安康碧水藍天,2017年8月,陜西睿智環(huán)保建材有限公司備案30萬噸秸稈資源綜合利用項目。作為專業(yè)從事農作物秸稈撿拾、收集、儲存、加工的高科技企業(yè),公司主要業(yè)務包括了生物質粉體、秸稈生物包、生物質復合材料等各種生物質產品,并將通過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最終落地,以期保持在全省同行業(yè)領先地位。
目前秸稈纖維原料遍布全國各地,秸稈總量大概有幾十億噸,就我市來說,每年都有大量秸稈原料。采訪中苗小軍告訴記者,公司將要生產的秸稈合成木塑材料,較之生物質能源領域的秸稈利用適應性更強,產品附加值高,應用更為廣泛,且具備部分節(jié)材代木、涵養(yǎng)森林資源多重功用,能夠在秸稈綜合利用中起到良好引導作用。
作為一家環(huán)保型企業(yè),該公司始終將留住安康美麗的青山綠水作為企業(yè)發(fā)展重要目標。去年公司負責人了解到秸稈綜合利用設備信息后,第一時間前往廠家考察,僅和山東一家秸稈設備公司就談了近一年,但設備仍不能滿足公司預期目標。
此后經多方考察,他們找到上海一家公司,這里的秸稈設備更先進,更符合公司環(huán)保要求。“雖然價格貴了點,但是我們想要的所有理念都貫穿進去了,甚至更超前。”苗小軍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
對項目設備的“選擇困難癥”,公司總經理歐立斌深有體會。此前為考察設備,他們從河南、河北到山東、北京、浙江等地,基本上跑遍全國,只為尋找最適合公司環(huán)保要求的設備。“秸稈再利用生產過程也會產生一定污染,為把污染降到最低,且價格要合理,產能要高,最終我們和上海的這家公司達成協議,其生產設備在生產中采用干壓方式即物理擠壓,工藝先進,污染很少,可忽略不計。”歐立斌說。
好項目就是好口碑好名片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該項目利用秸稈、木屑、竹粉和回收塑料,通過創(chuàng)新工藝制備木粉含量達55%的可用于注塑成型的木塑粒子,通過注塑成型生產木塑制品,不僅能使廢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還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促進人居環(huán)境改善,同時為社會提供就業(yè)機會,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一個好項目可以成為一張城市的名片,也可以是一個地方的強勁磁極。為保證項目盡快落地投產應用,目前睿智公司已完成了對注塑級木塑材料的實驗性生產,并且生產的樣品獲得了客戶認可和歡迎,已完成部分產品的銷售。
對于未來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深度開發(fā),該公司還專門聘請西安科技大學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的教授組成了研發(fā)團隊。同時企業(yè)在新產品開發(fā)和設備改造中,也將積極爭取各項政策支持,投入大量研發(fā)資金,以期不斷增強企業(yè)技術創(chuàng)新的不竭動力。
紫陽“飛地經濟”產業(yè)園區(qū)管委會副主任詹金泉告訴記者,對該項目的發(fā)展,紫陽縣也特別重視,把該項目作為縣級重點項目給予支持,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分管領導定期到廠考察調研,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目前,通過各方面努力,總計支持企業(yè)融資2500萬元,通過蘇陜協作平臺為企業(yè)解決設備租賃資金1000萬元,貼息5%,有力促進了項目建設順利進行。
公司董事長劉志軍對項目建成投產后的經濟社會效益充滿期待和信心:為解決月河川道秸稈收集利用運輸難題,我們也將在政府大力支持下,在月河川道沿岸建立20個秸稈收集基地,方便農民就地收集,通過初加工壓縮成秸稈顆粒,再袋裝化運輸到秸稈綜合利用項目車間進行深度開發(fā),盡最大可能減少環(huán)境污染,同筑安康碧水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