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tǒng)觀念里,更多的中國家庭想生兒子。但日前南京財經大學舉辦的經濟學論壇上,一項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的研究引發(fā)關注。這項研究顯示,生兒子的父母,在兒子長到17歲至30歲期間,幸福感明顯比生女兒的父母要低。其中,城市日益高企的房價加劇了這一影響。
《新經濟時期的子女性別和父母幸福感》課題作者之一、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陸方文介紹,這項研究的樣本涉及國內72個地級市4309個家庭,內容包括個體幸福感指標、子女的數(shù)量、性別和年齡以及教育、收入、健康等。數(shù)據(jù)顯示,在子女嬰幼兒以及中小學階段,子女性別對父母幸福感并沒有顯著影響。但在17歲至30歲期間,男孩父母的幸福感顯著降低。
陸方文介紹,隨著男女性別比嚴重失衡,男性過剩加劇了婚姻市場上男性之間的競爭,增加了男性的娶妻成本。這一成本會傳遞給男孩父母,加大其經濟負擔,從而可能降低男孩父母的幸福感。
進一步截取老年父母樣本進行分析,兒子帶來的幸福感也要比女兒低。“這不僅說明女孩對父母更體貼,也顯示養(yǎng)兒防老功能在新時代也沒有體現(xiàn)出來。調查顯示,父母和女兒住一起的比與兒子住一起的多。”這項調查顯示,子女24歲至30歲期間,男孩父母的幸福感要顯著低于女孩父母。
“最關鍵的因素是高房價帶來的壓力。”陸方文分析,孩子小時候,性別差異對父母沒影響,反映時代變化,大家不再重男輕女。但孩子到了24歲-30歲之間的年輕人是婚姻市場的主力軍和生育的主要人群,傳統(tǒng)婚戀觀要求“男方提供婚房”,隨著近年來房價高企,這就給男孩家庭帶來了現(xiàn)實的經濟壓力。
調查發(fā)現(xiàn),房價越高的地方,男孩父母幸福感越低。 據(jù)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