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莆田當?shù),知曉莆田SOS兒童村的人也不多。這個掩映在高樓住宅區(qū)里的“綠島”,是先后兩百多個孤兒的家。
“每個來到這里的孩子都遭受過失去父母的心理創(chuàng)傷,送到這里來,是為了盡量平復創(chuàng)傷,學一技之長,未來生活得更好!贝彘L曾素瓊已在這個特殊的村子中任職八年多了,“村長”,一直是她最喜歡聽到的稱謂。
與曾素瓊并肩努力的還有二十多位“媽媽”、工作人員。為了實現(xiàn)目標,她們將自己所有的母愛,乃至家人的關(guān)愛,都傾盡于此。特別是這些單身“媽媽”中,很多可能此生都再無機會擁有和常人一樣的家庭。
可同時,兒童村又不得不面臨著諸多限制其發(fā)展的現(xiàn)實問題。
單身“媽媽”:
最希望孩子長大能自食其力
分編在4號家庭的“媽媽”李莉,老家在山東寧陽,今年49歲,她是莆田SOS兒童村堅持到現(xiàn)在的兩位首批“媽媽”之一。
陽光透過窗紗,回憶起當初決意來這里工作的情景,坐在窗戶下的李莉顯得很淡然。她記得當時最早獲得招聘消息,是在1999年的一份報紙上,“當時我在福州的阿姨家生活。就那么一個豆腐塊兒的招聘信息,我阿姨看見了說這份工作可能適合我!
國內(nèi)自上世紀80年代在天津和煙臺相繼設立了SOS兒童村后,后期又有8所兒童村在莆田、拉薩、齊齊哈爾等地建成,并有相關(guān)題材的電影電視劇上映。李莉正好看過其中一部由沈丹萍主演的電視劇《只要你過得比我好》,直到現(xiàn)在她都覺得,當初決定來兒童村當“媽媽”很大因素上就受到了這部電影的影響。
看到招聘信息后不久,李莉和阿姨一起到莆田玩,就順便也到正在興建的兒童村看看,“那時兒童村位置很偏,周邊都是荒地!彼龥Q定留下一周先試試。
一周之后,決心已定。
按照國際SOS兒童村組織的要求,當“媽媽”的女性必須終生不婚。李莉坦言有時心里曾閃過一瞬間對于家庭和伴侶的期待,但想想身邊這些孩子們,她覺得現(xiàn)在這樣也挺好,“現(xiàn)在我又當奶奶又當外婆,兒媳婦女婿都對我很好,所以我真挺滿足的!
“一開始接手8個孩子,太難了!崩罾蛳肫鹱约簞偖敗皨寢尅钡木跋,她說由于孩子們都經(jīng)歷過失去雙親的創(chuàng)傷,所以她盡可能壓抑情緒,哪怕再委屈也把自己最母性的一面展現(xiàn)給孩子們,實在忍不住了就拿自己出氣,“有時氣得我自己偷偷哭,也還曾摔碗撒氣!
客廳電視機上擺著她第一批8個孩子出游合影,“孩子們過年過節(jié)都來我這兒,每個孩子都能自食其力!边@是所有“媽媽”們最為自豪的一句話。
離開村的孩子:
每年都會回來住幾天
沈浩在兒童村生活了十年,初中畢業(yè)后,他被親戚接回臺州。因為兒童村的經(jīng)歷讓他明白,自己應該更努力生活,離村后他不僅參加自考,還謀得了一份不錯的工作。在此前撫養(yǎng)她的“媽媽”看來,孩子能在工作一年后買起小車,這是很大的成就。
“兒童村那些年對我人生的影響很大!鄙蚝铺寡裕绻敵踹是在家里長大,或許自己能享受到親友的溺愛與特別關(guān)懷,但也可能讓自己走向人生的另一個方向。
幾乎每年,沈浩都會專門抽空回莆田的兒童村住幾天,找“媽媽”聊聊天,在他看來,這就是自己的家。
和沈浩的感受相同,吳晨離開兒童村后就在莆田工作,成家后時常都會帶著妻子回兒童村看望“媽媽”。這些年來,他和妻子已經(jīng)闖出了一番小天地,經(jīng)常還會開著車帶著孩子、接上“媽媽”去周邊游玩,有時還會組織其他兒童村的兄弟姐妹,一起回村給“媽媽”驚喜。這對于一個來此之前連飯都可能吃不飽的孩子而言,原本是不能想象的。
這樣的例子在離開兒童村的孩子們當中并不鮮見。據(jù)莆田SOS兒童村的統(tǒng)計,截至目前共接收孤兒276人,考上研究生2人、考上本科26人、考上大專41人、中專職校有一技之長的71人。
無論是陳孝坤還是程欣然,都親眼目睹著這一切。很多哥哥姐姐也會經(jīng)常給他們講講理兒。所以在陳孝坤腦海里,他希望自己在未來能考上福州大學,努努力再考個研究生,這樣會有更大的發(fā)展空間,“未來有能力了,還要回來給兒童村作貢獻!
兒童村的尷尬:
條件很好卻從未滿員過
“兒童村這么好,但有的孩子親屬覺得送到這里,會被說閑話。”李莉告訴記者,一些已經(jīng)來到兒童村生活后不久又被監(jiān)護人中途帶回的也不是沒有。
如今,被送來的孤兒越來越少。作為可以容納165個孩子的兒童村,卻又面對著招收遇冷。實際上,自2000年開村以來就從未滿員過。曾素瓊表示,接收孩子數(shù)量的減少和經(jīng)費也有關(guān)。
此外,18年來,李莉身邊很多“媽媽”都因各種原因走了,也有很多新“媽媽”充實進來,但即便如此,可以擔任“媽媽”的單身女性,也越來越難招。曾素瓊發(fā)現(xiàn)“要求終身不婚”很難長期維持。從2000年以來,有的家庭已經(jīng)換過兩三位“媽媽”。于是他們只能將招收要求擴展到“單身”。曾素瓊覺得,如果全社會能對SOS兒童村有更多了解和支持,兒童村就能更好地發(fā)揮作用。
但對于李莉而言,她希望能有更多愿意從事兒童村“媽媽”這個職業(yè)的女性參與進來,“給這些孤兒更多溫暖!
(因保護隱私,文中沈浩、吳晨皆為化名)(記者 陳偉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