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新聞網訊(通訊員 吳堅 廖霖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扶貧必扶智”,治貧先治愚,而教育扶貧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精準扶貧。讓貧困地區(qū)的孩子們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貧開發(fā)的重要任務,也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近年來嵐皋縣司法局積極結合自身職能在所包掛的城關鎮(zhèn)愛國村積極開展扶貧幫扶工作,結合現行教育扶貧政策,充分發(fā)揮扶貧、扶智、扶志作用,為貧困學生的求學之路探索出了新的路徑,解決了他們的心頭之患。
愛心無止境,助學見真情。該村貧困女大學生劉存艷是陜西科技大學大二學生,全家3口人,屬低保貧困戶, 54歲的養(yǎng)父劉遠紅視力殘疾體弱多病。為了供劉存艷上學,積攢學費和生活費,86歲的劉爺爺不但省吃儉用,還堅持種莊稼,變賣糧食。金秋9月,是全國各大高校入學的季節(jié),縣司法局派駐城關鎮(zhèn)愛國村第一書記楊少鵬在入戶走訪貧困戶的過程中得知這一情況后非常重視,及時聯(lián)系慈善協(xié)會為其申請困難大學生資金4000元,并利用微信朋友圈、中國社會扶貧網等新興媒體積極爭取社會各界的愛心助學力量支持。駐村工作隊干部顧榮興同時也在自己的微信同學群中發(fā)布了這一信息,引起了山東臨沂同學會等多位老同學的高度關注,他們迅速通過微信紅包為劉存艷助學捐款1200元,其中一位身在湖北恩施工作的山東臨沂同學會劉耀德先生,不僅通過微信紅包捐資800元外,還個人捐款1萬元資助劉存艷,這些老同學還表示將堅定不移的接力資助劉存艷讀完大學,每學期共同資助不低于2000元人民幣一直到大學畢業(yè),當劉存艷在接到捐資助學款時,她感動得熱淚盈眶,飽含熱淚地說:“感謝叔叔阿姨們的幫助,我一定珍惜機會,好好學習,用實際行動回報社會,回報父老鄉(xiāng)親。
嵐皋縣司法局局長陳前安在談到這件事情深情地說到:“教育扶貧對貧困家庭學生給予了物質上的幫助和改善,解決了燃眉之急,但更要引導和幫助這些貧困學生養(yǎng)成自強不息、積極向上向善的價值取向,促使他們把困難當作磨練意志、成才成功的階梯,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將來學有所成之時,以一顆感恩的心服務社會與家鄉(xiāng),傳遞正能量。